首页>历史名人>报纸>  这里有核电、风电、潮汐电 这里有港口、湿地、海岛 崛

这里有核电、风电、潮汐电 这里有港口、湿地、海岛 崛

作者: 出版日期:2009.08.29 点击数:0

【报纸名称】:侨报

【出版日期】2009.08.29

【版次】B08

【入库时间】20110825

【全文】

三门县委书记李浩(前排中)考察九洲船业。

三门迈进了滨海经济新时代,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稳居台州市第一,创造了“三门速度”。但三门人清醒地认识到,三门依旧相对落后,三门经济仍在“爬坡”。

三门人一直在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,必须跳出三门看三门,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展三门。

坐落在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,从地图上看,是一个半封闭的“葫芦状”海湾。北邻象山港,南接台州湾,具有明显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特征,象山、宁海两县与三门山水相连、人文相亲,在行政规划上源远流长,民间来往一直比较频繁。湾内南北宽约40公里,东西长约60公里,海岸线长303公里,海域总面积775平方公里,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,湾内水深条件良好,是浙江省第一长、第二大海湾。

2009年1月,三门湾开发终于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。三门县率先提出加快打造“三门湾次经济圈”。这个承载着有识之土和三门、宁海、象山人民的百年梦想,开始变为现实。在三门县委书记李浩看来,加快打造“三门湾次经济圈”则是三门争先之举。

李浩说,“三门湾次经济圈”是指在宁波都市经济圈和台州都市区之间形成的,具有快速成长性的经济区域。有利于三地实现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,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“洼地”效应,扩大接轨“大上海”的叠加优势,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。

“相对于浙江其他海湾地区,环三门湾的城镇群发展明显滞后。而“三门湾次经济圈”的提出,正是立足于这一甬台毗邻区域的资源禀赋,顺应了各县在资源保护利用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强烈合作的需求”,李浩认为。

从资源秉赋看,三门湾三县区位优势明显,共同拥有得天独厚的电力、土地、港口、航道、淡水、湿地、浅海、海岛等资源。特别在能源资源方面,三门湾区域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,能源资源相对比较集中,是能源的富集地,且类型较多也较为齐全,有核电、火电、风电、潮汐电等,总装机容量可达3000万千瓦以上,拥有这样密集的能源资源,这在全国众多港湾内是绝无仅有的。目前已建有象山大唐电厂、宁海国华电厂等。在建的三门核电项目,采用全球最先进的AP1000技术。

从区域发展走势看。新一轮长三角区域发展加速推进,温台沿海产业带已上升到全省的战略层面。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、甬台温铁路、象山港大桥相继建成,沿海高速公路将动工建设,环三门湾区域成为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节点,宁波都市经济圈南延和台州都市区北拓的集合区,杭台温和甬台温的交通枢纽,三门湾是正待弥补的“发展断层”。

从产业优势看。三门、宁海、象山三县经济规模总量不大,2008年GDP仅为496亿元,但一些支柱产业成长性较好,比较优势突出。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,5000亩以上联片基地达到43个,三地的水产养殖面积近70万亩,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69%;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该区域有3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7个,其中4A级的4个,三县年旅游收入近100个亿。船舶制造业已成为三门、象山新兴的支柱产业。目前三门湾区域共布局造船企业近70家,全部建成投产,将会形成600多万吨载重吨生产能力,年产值将达到上百亿元,成为今后浙江省除舟山以外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。

作为“三门湾次经济圈”的首倡者,三门正在努力成为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和推动者。今年以来,三门县党政考察团多次赴象山、宁海考察学习。象山、宁海两县也多次与三门就发展对话,进行实质性商讨。最近,台州市已着手建立市级层面的协调机制;宁波市启动南部三门湾发展战略规划,宁海县举办了东部沿海(环三门湾)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专家研讨会,大力推进5.38万亩的下洋涂围垦工程,将其定位为宁波市又一个临港型制造业为主的大型、外向型产业基地,实现协调发展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示范。

开发三门湾的热潮一路升温,三地人民热盼已久的共创区域经济联动开发的新时代已经来临。

3 0
相关文章
推荐内容